5月1日起,北京救护车也要“打表计费”了!最近,北京市发改委等3部门发布院前急救有关项目价格的通知,规定救护车使用费计价方式将从“往返全程计价”改为“按载客里程计价”,并统一标准为:3公里以内(含)50元,3公里以上每公里7元。120和999也都将执行同一标准。
放眼全国,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各地急救车价格收费标准各种各样,甚至有些地方动辄出现数千元的急救费用。
“打表”计费,能否让急救行业更规范?
北京救护车“打表计费”是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屡屡出现的“天价急救车”现象的一剂猛药。院前急救是医疗救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医疗的公益属性,就必须对服务价格做出约束,使其合理透明。“打表计费”近乎等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明码标价”原则。时至今日,人们已经习惯了出租车等行业“明码标价”的服务。急救车打表,就是要实现明码标价的目的,让患者和家属享受更加透明的服务。
当然,在此情况下,救护车“打表计费”只是第一步。事实上,患者呼叫救护车,不仅接受运输服务,还接受救治。要通过系列手段,让院前急救的车费透明,诊疗费也要一清二楚。否则,堤内损失堤外补,车费明晰但诊疗费糊涂,患者的利益依然有可能受损。 与此同时,院前急救亦应有兜底措施,先救命后收费应成为一条不可讨价还价的原则。当车费收得明白时,对于一时付不起车费的患者也应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先行提供救护服务。切不可以出租车的标准来混淆院前急救的公益性。
北京市救护车“打表计费”的尝试无疑有借鉴意义,经过一段时间试运行,理应向更多地方推广。对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民众也应理性探讨。唯有通过实践和总结,院前急救的服务才会更上台阶,越来越好。 如此看来,在统一车辆使用费、建立透明的价格体系之外,对于急救和抢救费用的及时有效监管,也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各地经济以及医疗服务的发展情况不同,涉及医疗机构级别不一样,因此院前急救的价格不宜“一刀切”,但是需要统一的标准,即哪些项目收费、按什么原则来收费,这些需要明确。北京并不是第一个对救护车采用“打表计费”的城市,但如果在管理方面能够做到以上几点,或许“天价救护车”就有办法根治了! 文丨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