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床一巾”概念解读
·“一床”:不仅指病床本身,还包括床栏、床头桌、呼叫器、输液架等高频接触表面。
· “一巾”:指一块专用抹布,使用后必须更换或彻底消毒,否则不得重复用于其他病床。
·每个人对“一床一巾”的理解不一样:
①有老师可能理解为一个床单元一块抹布。完全按字面理解,一床配一巾,用后丢弃。这在不考虑科室成本的前提下可操作性很强,工作非常容易开展。然而,难就难在这一点上,鼓励各科室使用一次性抹布,这部分成本谁出?就算科室能做到“一床一巾”,真有这个必要?
②然而也有老师对此有不一样的解读,“一床一巾”指在对医院病床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洁消毒时,每个病床单元使用专用的抹布,避免同一块抹布在不同病床之间、不同洁净程度的区域间交叉使用,以避免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二、执行“一床一巾”的必要性
防止交叉感染
同一块抹布在不同病床间、清洁与污染区间使用,可能导致病原体传播,增加患者感染风险。
国家规范要求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 512-2016)规定:
5 . 9 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5 . 10 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WS/T510-2016规定:擦拭物体表面的布中,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不论对“一床一巾”如何理解,执行的目的都旨在减少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在不计成本的前提下,全院可推广使用一次性抹布,优先擦拭清洁区域,后擦拭污染区域。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当然做不到40张床40块抹布。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按环境的洁净程度,使用不同颜色的抹布做标识,用于不同区域,如绿色抹布用于病房对患者而言相对洁净的区域(如床头桌、床栏杆、呼叫器按钮等)、蓝色抹布用于病房公共区(如窗台、墙面、门把手)、红色抹布用于病房卫生间等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不同病房间清洁区域抹布共用、较为污染的区域抹布共用(特殊感染患者病房除外),白色抹布用于病房外公共区域(如楼道物表)、橙色抹布用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专用抹布等,以此类推,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再额外备一块抹布备用。
三、如何执行“一床一巾”
·抹布的选择与管理
颜色/标记区分:采用不同颜色的抹布擦拭不同洁净程度的区域,清洁前佩戴手套。
·一次性 vs. 可复用抹布
一次性抹布
①使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②清洁顺序:遵循“从洁到污”原则(先清洁相对干净的部位,如床头柜,再处理污染区域,如便盆附近)。
可复用抹布
①使用过程中随时用清水淘洗/含氯消毒液消毒。
②使用后的处理:清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复用处理方式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注: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综上,对于“一床一巾”的理解应结合医院条件、科室患者收治类型等综合考量,40张床若真配40块抹布,医院条件允许,使用一次性抹布,一床配一巾,用后丢弃完全可以。条件达不到,也不是必须要做到,在考虑擦拭区域的洁净程度前提下,共用一巾,用后及时消毒,干燥保存也是可以的。
|